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随着中国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工厂化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及农民收入的继续提高,多功能微耕机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这一阶段,除了许多农机厂和农机研究所外,一些发动机厂、拖拉机厂、机床厂、林业机械厂、汽车配件厂和摩托车厂等也都纷纷涉足微耕机行业。据估计,仅山东省2000年生产微耕机的企业就超过了30家,到2001年底全国生产微耕机的厂家达100多家。众多厂家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发和生产不同类型的微耕机,有的还根据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特点给微耕机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开发了一些用于套种的配套机具等。
从2002年起的约5年内,中国的田园管理机应该处于成熟阶段。机型和质量将基本稳定,生产厂家的数量也将趋于稳定。
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田园管理机产品从地域上可分为南方型和北方型。南方机型结构形式以参照欧洲的机型为主,在旋耕刀具方面又吸取了日本产品的特点,初期以水田作业为主,逐步发展成水旱兼用。
从性能和功能上分也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功能少(动力小于3.7kW、配套机具少)、操作不够方便(手把不能调节、无转向离合器、前进和后退挡位少等)的机型,称之为简易型微耕机,因其价格低,销售量逐步增加;另一类机型功能较多(可配套机具多),使用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称之为标准型微耕要。